永康拥有产业体系完备、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独特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人才供给不足等现实挑战。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浙江工业大学永康五金学院于4月7日至11日开启东北地区“寻宝之旅”,希望在这片科教资源丰厚的沃土中,寻找对接永康发展的“人才宝藏”与“技术富矿”。
聚焦人才对接与技术合作,
“双轮驱动”推动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就业
本次调研团队由永康五金学院书记张美玉、院长助理兼地方服务中心主任程建敏、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王永达博士以及浙江安德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胡迪组成,一行人先后走访调研了哈尔滨与长春地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调研中,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产教融合、技术合作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最终在学生实习与就业、技术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1.回访暖人心,肯定提信心
此次“寻宝之旅”,调研组先后回访了长春工程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三所高校,三校均已参与2024年“东迁西归2.0”项目,目前共有80余名学生在永康企业实习,实效初显,合作基础坚实。
在长春工程学院,调研组与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利涛、汽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高青松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学院相关专业与永康本地企业契合度高,实习学生反馈良好;尤其在焊接技术、模具制造、机器人应用和智能检测等方向,学校具备较强的科研优势,有望推动高校技术成果与企业项目的双向对接,实现“项目引进来、技术走出去”的共赢目标。
在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李玉荣携研究生院、就业指导与合作发展处、本科生院负责人参与了座谈交流。双方围绕东北林业大学在本硕生源储备、林草装备及相关技术等方面的特色,探讨了扩大实习就业覆盖范围、推动产业合作的初步设想,为今后持续合作奠定了基础。东北林业大学提出新建议:为了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希望五金学院能继续推出“东迁西归3.0”项目,我们认同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建议,后续可以推出与合作。会后张美玉给2025届学生作了“东迁西归2.0”项目宣讲,鼓励学生来永实习与就业。
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党委书记邓铁男携专业教师热情接待了调研组,由于该校已有多名学生在永康实习并对学习与工作环境表示认可,不少学生有意愿留在永康发展,所以学院领导与调研组共同为200余位毕业班学生开展了“东迁西归2.0”项目宣讲。邓书记对“东迁西归2.0”项目高度认可,并鼓励学生勇敢走出校园、走向经济发展前沿,抓住实习与就业的宝贵机遇。宣讲会后,学院领导、企业负责人与在场学生就实习内容、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各高校的座谈会上,校方领导一致肯定了“东迁西归2.0”项目在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拓展校企合作空间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书记张美玉向与会师生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永康实习、就业的学生情况,诚挚邀请更多学生赴永康实习、成长、发展。院长助理程建敏则从项目初衷、实践成效到未来规划进行了系统介绍,并表示希望依托永康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创业生态,持续推动三方合作向纵深发展、走实走远。
2.拓展朋友圈,迈向大舞台
除本次回访活动外,调研组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绥化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长春工业大学,继续深耕校企合作“朋友圈”,积极寻求更多元、更深入的合作机会。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调研组首先参观了航天馆,随后与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秦峰、化工与化学学院副研究员钟正祥就技术合作与产业落地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哈工大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化学化工等领域科研实力雄厚,具备高水平的人才储备与成果转化能力。未来,双方可共同探索将相关技术应用于永康民营企业,推动高端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绥化学院,调研组分别与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刘静和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于长兴组成的学院领导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永康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外语专业成为重点对接方向;同时,电子电气类专业与永康五金产业高度契合。双方围绕“东迁西归2.0”项目的合作方向及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讨,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随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调研组给300余位学生作了“东迁西归2.0”项目宣讲。
在黑龙江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毕凤阳携学院相关负责人参与了座谈交流。双方围绕学生实习与毕业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学院在企业项目合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未来希望依托机械、电子等优势学科,与永康企业开展多形式、实质性技术合作。座谈会后,调研组给200余位学生作了“东迁西归2.0”项目宣讲。
在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处长张永生与学院副院长周洪江带领学院相关职能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周院长表示:学院在铁道机械类、人工智能及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专业优势,与永康企业需求相契合,是人才引进的重要目标群体之一;另外,希望两校在联合学生培养、科技转化等方面也能进一步探索合作模式。
在长春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高山与调研组围绕“东迁西归2.0”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方希望通过更加详实的企业介绍、岗位需求、薪资待遇等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具直观性的就业选择,引导更多毕业生前往永康实习、就业、扎根发展。
三方共振,构建“稳定三角”
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在永康市政府的统筹指导下,积极发挥连接企业、学生与高校纽带作用,始终致力于推动三方协同联动,打造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格局。
我们关注企业。企业是人才与技术需求的起点,我们通过调研走访精准掌握岗位需求,助力企业寻找契合的“扎根型”人才。同时,学院对接企业技术难题,建设高效合作桥梁,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助推产业升级。
我们关注学生。高校毕业生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学院愿与高校共建就业调查机制,提供清晰透明的岗位信息,助力学生精准择业。通过课程共建、企业进课堂、实地参访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永康产业。我们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研究提供企业资源,做到同时保障毕业论文质量和就业质量。
我们关注高校。高校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沃土,我们通过学分互认、课程优化等方式,拓展学生了解永康的通道,推动更灵活的实习机制落地。针对各校科研优势,推进技术成果在永康落地转化,鼓励产业教师入企服务,持续加强校企信任粘度,构建深度融合的合作生态。
“寻宝之旅”总结
面对密集的行程安排,我们始终秉持全力以赴的实干精神,力求高效推进“东迁西归2.0”、技术合作等重点项目稳步落地;在加快节奏的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持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主动向各方学习,力争构建起企业、高校与学生三方合作的发展格局。未来,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将持续发挥纽带作用,服务企业、服务高校、服务学生,扎实做好人才对接和技术支撑工作,为区域产业升级和青年就业创业注入更多活力!
文字:王永达
图片:五金学院
编辑:任芳慧
二审:程建敏、卢宇翔
终审:张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