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对接产业所需 人才服务地方发展丨我院圆满完成首届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

发布时间:2025-05-26 00:00:00


校企联合培养 首批硕士成才

课题对接产业 科技服务地方

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



图片

5月22日至23日,我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迎来了首批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答辩,标志着我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正式进入成果展示阶段。这是我院自2021年启动研究生联合培养以来,首次举办本地集中毕业答辩活动,也是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本届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共有15位,其中10位来自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有4位因故于校本部完成毕业答辩),5位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图片
图片



答辩环节

图片

答辩环节不仅邀请了浙江工业大学本部专家,同时邀请了三位企业导师,分别是浙江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红阳、浙江东立电器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卢云峰、浙江两化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峰峰。校内导师重点把关研究的理论深度与方法规范,企业导师侧重评估课题成果的实践性与落地性,校企联合评审机制切实保障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课题应用价值。

图片

问题导向,产业融入,研究选题更“接地气”。本次参与答辩的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课题聚焦永康支柱产业,涵盖杯壶制造、园林工具、农业机械等方向,包括杯壶内壁缺陷检测、无刷电机优化设计等紧贴企业真实需求的课题,部分成果已获得企业肯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生课题则更侧重数据安全、人工智能与城市管理等前沿领域,其研究成果具备广泛的产业延展性,可服务于工业园区应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维护等领域。学生们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在“扎根地方”与“面向未来”之间找到了创新突破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次答辩活动中,评审专家们对同学们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工程素养与实践能力给予了肯定。

答辩结束,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总结

图片

此次毕业答辩不仅是一次阶段性总结,更是永康校地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体系探索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我院将持续完善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扩大合作企业范围,丰富课题来源库;扩大合作高校范围,深化实践育人内涵,努力打造一支根植地方、链接产业、具备工程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文字:王永达

图片:五金学院

编辑:任芳慧

一审:程建敏、卢宇翔

终审:张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