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匠心愈炽。2025年10月17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永康五金学院书记张美玉率慰问团走进浙江联信康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东迁西归2.0”项目实习生专项慰问活动。院长助理程建敏、永康现代五金产教合作联盟秘书长杨文鸯一同参与,与企业方就人才培养、实习管理及毕业设计协同推进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联信康制造副总经理王建国、制造总监黄莉全程参与接待,共同见证校企共育人才的生动实践。
虽然已入深秋,但永康的秋老虎不亚于夏天,午后的阳光依然火热刺眼,张美玉一行来到浙江联信康科技有限公司。“大家适应得怎么样?”“实践中遇到哪些挑战?”张美玉一进入企业,就迫不及待地向企业了解同学们的情况。王建国反馈:同学们能认真投入工作,适应生产环境,他们在无尘车间身着工装专心致志地调试触控显示屏参数,操作台前摆放着密密麻麻的工艺图纸。
座谈会上,黄莉系统介绍了企业技术布局与人才培养体系。作为触控显示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联信康依托长三角区位优势,构建了覆盖5G物联家居、汽车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创新生态链。针对实习生培养,企业专门组建由资深工程师构成的导师团,实行“一人一策”成长方案。王建国补充道:“我们将完善学生的培养机制,若学生在我们单位完成毕业设计,我们会把学生的毕业环节纳入到生产管理过程中,安排导师指导他们学习与毕业设计,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懂工艺、精技术、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据了解9月份共有7位“东迁西归2.0”项目学生选择在联信康实习,但因当天同学们都在生产线上下不来,贵阳学院徐连果同学代表学生参与座谈会,她表示“第一次深入到生产线岗位,实现了从课堂知识到车间实战的跨越,虽然比较辛苦,但是看到新产品从自己手中生产出来,很有成就感”。张美玉欣慰地说:“看到你们眼里有光,手里有技,这就是我们推动产教融合的意义所在。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实习机会,不要被暂时的辛苦所吓跑,要潜下心来,在岗位上多学多练。磨练自己,才能成就未来。”
座谈会聚焦学生成长,我们共同关注:一是重视安全与健康,确保给学生提供好的实习环境,并强化人文关怀,完善食宿保障、心理疏导等配套服务,让远离家乡的学子感受“第二家园”的温暖;二是统筹学业与发展,科学安排实习进度,为学生预留充足时间学习提高;三是深化校企协同确保顺利毕业,完善“三导师制”等毕业环节培养机制,鼓励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选派企业导师、学院导师协同高校导师完成毕业设计选题、论文指导,实现“真题真做”。
黄莉郑重承诺:“我们将全力落实各项要求,把每一位实习生当作未来储备干部来培养,助力他们成长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骨干。”
徐同学感慨:“原本担心实习会影响毕业设计,现在知道企业会专门协调时间,还有工程师指导选题,心里踏实多了!”
张美玉向联信康科技有限公司授予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牌子,开启了大学生实习实训的长期合作模式。作为永康现代五金产教合作联盟的核心成员,联信康非常重视校企合作的基地建设。此次“东迁西归2.0”项目正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通过精准匹配西部高校优质生源与永康先进制造业需求,既破解中西部地区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又为永康产业集群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程建敏指出:“‘东西联动’的模式,本质上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我们要持续完善‘课程共建、师资互聘、基地共享’机制,让更多学生在产业发展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这场跨越千里的人才培养接力,不仅是永康企业对人才的渴望,更是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的社会责任。当教育的根系深深扎进产业的土壤,当青春的理想紧紧贴合时代的脉搏,我们坚信:这群正在智造浪潮中淬炼的年轻人,定能成长为撑起民族工业脊梁的栋梁之材!
文字:杨文鸯
图片:五金学院
编辑:任芳慧
一审:程建敏、卢宇翔
终审:张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