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在“东迁西归2.0”第三期岗前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学院邀请了来自“东迁西归2.0”项目、已留永就业的2025届毕业生陈浩,给来永参加“东迁西归2.0”第三期岗前培训的180余位同学分享他在永康实习就业真实感受。
陈浩同学在永康的学习成长感受反映了我们正在推行的“三协同三贯通”产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新机制,助力了永康人才培育和发展了新质生产力,以及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探索了新路径。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东迁西归2.0”同学在永康的实习就业情况,把陈浩同学的发言稿分享给大家,全文如下。
(向上滑动启阅)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新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长春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陈浩,哈尔滨人,目前就职于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此刻站在这里,看着台下青春洋溢的面孔,仿佛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刚刚大四,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忐忑,踏上了永康这片五金产业热土,开启了“东迁西归2.0”项目的成长之旅。
初到永康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真正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紧张的是担心自己能否适应企业的节奏和要求。但很快,“政—产—校”协同培育的模式让我安下心来。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为我们提供了的岗前培训让我们对永康和职场生活有了更深的认知,使我们从校园到企业的过渡更为流畅。在企业实习期间,我有幸得到“三导师”的悉心指导:原高校导师从毕业设计规范化与标准化等方面对我提出要求并进行远程指导;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导师指导我如何从实习岗位中挖掘技术难点以及关心我整个毕业设计进程;企业导师,包括公司高层带领我们把握行业脉络、提升专业视野,车间工程师则手把手教会我实操技能、破解技术难题。我的毕业设计选题正是来自企业正在研发的拖拉机项目——那些曾在学校里反复修改的图纸,终于变成了真实的产品。这种“真项目、真操作、真成长”的培养方式,让我在走出校门之前就积累了扎实的工程经验,也让我迅速融入了永康这片创业热土。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留在永康?对我而言,不仅是这里提供了与我专业高度匹配的发展平台和清晰的职业路径,更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包容。永康不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安家落户、实现梦想的家园。事实上,我不只自己选择留在这里,还将我的父母也接来永康——他们如今也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们全家真正在永康扎下了根。这一切,都得益于“东迁西归2.0”项目为我们青年铺设的广阔道路,以及永康市政府、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和永康企业成长支持。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永康的五金产业链不仅是“制造链”,更是通向共同富裕的“幸福链”。你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也选择了最具潜力的舞台。希望大家珍惜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提供的这次宝贵学习机会,如精工打磨的五金,在实践中锤炼、在挑战中闪光,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最后,衷心祝愿第三期“东迁西归2.0”的全体新同学学有所成、业有所精,前程似锦、未来可期!谢谢大家!